跨境物流通关便利性有哪些具体措施?

跨境物流通关便利性可通过‌九大核心措施‌实现,涵盖通关流程、税收征管、单证优化、智能监管及政策红利五大维度,具体如下:

6.jpg

一、通关流程改革:压缩时间,提升效率

  1. 提前申报

    • 企业可在货物启运后、抵港前提前报关,海关提前审核单证,货物抵港后自动放行。例如,某企业通过提前申报,出口货物装船时间缩短2天,单柜成本降低300美元。

    • 政策依据‌:海关总署令第243号附件2、海关总署2014年第74号公告。

  2. 两步申报

    • 分“概要申报”(9个核心项目)和“完整申报”两步完成,减少单证准备时间50%以上。例如,某企业进口货物通关时间从48小时压缩至6小时。

    • 政策依据‌: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127号、第216号。

  3. 两段准入

    • 货物在口岸完成必要检查后,凭海关通知提离监管区,减少滞港时间。例如,进口水果查验时间从12小时降至4小时,仓储费降低60%。

    • 政策依据‌: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160号。

二、税收征管改革:降本增效,灵活融资

  1. 汇总征税

    • 企业提供税款总担保后,货物先放行后缴税,次月汇总支付上月税款,资金占用减少80%以上。例如,某企业年资金占用成本降低200万元,通关效率提升40%。

    • 政策依据‌:海关总署公告2017年第45号。

  2. 关税保证保险

    • 企业凭保险公司保单办理纳税期限担保,无需占用银行授信额度。例如,中小微企业单票通关成本从5000元降至2000元,时效提升30%。

    • 政策依据‌:海关总署 银保监会公告2018第155号、第215号。

  3. 自报自缴

    • 企业自主申报并缴纳税费,货物放行时间提前。例如,某企业进口货物通关时间从24小时压缩至8小时,单证错误率降低30%。

    • 政策依据‌:海关总署公告2016年第62号、2018年第196号。

三、单证与流程优化:减少环节,提升透明度

  1. 简化报关单随附单证

    • 进口环节无需提交合同、装箱清单、舱单,出口环节无需提交合同、发票、装箱清单、舱单。例如,某企业单票报关成本从300元降至100元,效率提升50%。

    • 政策依据‌:各直属海关公告(如黄埔海关通告)。

  2. 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

    • 企业通过“单一窗口”或“互联网+海关”平台自助打印海关审核通过的证书,申领时间从3天压缩至10分钟。例如,某企业RCEP原产地证书申领效率提升90%,关税优惠享受率提高40%。

    • 政策依据‌: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77号、2020年第63号。

四、智能风控与区域协同:精准监管,高效通关

  1. 智能风控平台

    • 海关依托“智慧海关”建设,推出智能化查验模式(如“企业免到场查验”),查验效率提升60%以上。例如,某企业货物查验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1.5小时,异常处理时效提升80%。

    • 政策依据‌:各地海关“智慧海关”建设文件(如宁波海关方案)。

  2. 区域物流一体化

    • 跨关区合作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作业和全天候自动核销,集装箱周转效率提升30%以上。例如,中亚班列在口岸停留时间从12小时降至4小时,运输成本降低15%。

    • 政策依据‌:拱北海关《深化区域物流一体化》措施。

五、RCEP政策红利:关税减免,清关提速

  1. 原产地证书申办优化

    • 企业利用“智能审核”“自助打印”快速通关并享受关税优惠。例如,某企业出口日本货物关税从3%降至0%,单票成本降低500美元。

    • 政策依据‌:RCEP协定条款及海关总署解读。

  2. 易腐货物6小时通关

    • RCEP规定易腐货物(如海鲜、水果)在进口缔约方收到清关信息后6小时内放行,损耗率降低50%以上。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