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式联运在冷藏运输中具有显著优势,主要体现在提升运输效率、降低成本、增强温控可靠性及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方面,具体如下:

一、提升运输效率与缩短时效
无缝衔接减少中转时间
多式联运整合海运、铁路、公路等运输方式,通过标准化集装箱和转运流程,减少货物在运输节点(如港口、车站)的换装时间。例如,中欧班列冷链运输采用“海运冷箱+铁路保温车”模式,货物从沿海港口直接转运至铁路冷链专列,中转时间较传统模式缩短30%以上,全程时效较纯海运提升5-7天。
通关与调度协同优化
多式联运模式下,冷链运输与口岸通关流程深度协同。霍尔果斯口岸通过“铁路快通”模式,实现冷链班列与海关系统无缝对接,单票通关时间压缩至6-8小时;二连浩特口岸的中欧冷链班列采用“快速班列”模式,运行时间缩短约4-5天,多式联运协同进一步放大了时效优势。
二、降低综合运输成本
运输方式互补降本
多式联运根据货物特性和运输距离灵活组合运输方式,降低单位成本。例如:
规模效应与资源整合
多式联运通过集中货源、统一调度实现规模效应。重庆、成都等中欧班列冷链集结中心通过整合周边冷链货源,班列满载率提升至95%以上,单位运输成本下降约20%;货运代理在中亚主要城市设立共享冷库,减少重复装卸与仓储成本。
三、增强温控可靠性与货物品质保障
全程温控无缝衔接
多式联运模式下,冷链运输通过标准化冷藏集装箱和温控监测系统,实现“门到门”全程温控。例如:
风险分散与应急能力
多式联运可分散单一运输方式的风险。例如:
四、优化供应链管理与协同效率
供应链可视化与协同
多式联运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供应链全程可视化。中欧班列冷链数字化系统集成海运、铁路、公路运输数据,货主可实时追踪货物位置、温度和状态;货运代理、班列运营商、口岸部门通过共享平台协同作业,减少信息不对称,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。
灵活应对市场需求波动
多式联运可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运输方案。例如:
五、实践案例与数据支撑
中欧班列冷链运输
新疆首趟陆海新通道冷链班列
六、总结与建议
优势总结
效率提升:无缝衔接与通关协同缩短运输时间。
成本降低:运输方式互补与规模效应减少支出。
温控可靠:全程温控与风险分散保障货物品质。
供应链优化:可视化与协同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。
选择建议
货主角度:优先选择支持多式联运的冷链班列线路,关注全程温控与时效。
物流企业角度:投资数字化平台,提升多式联运冷链协同能力。
政策利用角度:充分利用“一带一路”冷链贸易便利化政策,优化多式联运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