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DP(完税后交货)与FOB(离岸价)是国际贸易中两种常见的交货条款,其核心差异在于责任划分、成本结构及适用场景。以下从四个维度展开详细对比:

一、责任划分对比
条款 | 发货方责任 | 收货方责任 | 关键节点 |
---|
DDP | 承担出口清关、国际运输、进口清关、税费缴纳、目的港派送至指定地点 | 仅需提供收货信息,无需参与任何物流环节 | 货物交付至收货人仓库时责任转移 |
FOB | 仅负责将货物装上买方指定船舶,并办理出口报关 | 承担海运费、保险费、目的港清关、税费及内陆运输 | 货物越过船舷时责任转移 |
案例:
二、成本结构对比
成本项 | DDP | FOB | 差异分析 |
---|
运输费 | 包含 | 买家承担 | DDP报价通常包含海运费/空运费 |
清关费 | 包含 | 买家承担 | DDP需支付目的国代理清关费用 |
关税/增值税 | 包含 | 买家承担 | DDP报价中已含预估税费(可能存在补缴风险) |
保险费 | 可选 | 买家承担 | FOB模式下买家需自行投保 |
总成本波动性 | 低 | 高 | FOB成本受海运费、汇率、税率波动影响大 |
数据支撑:
三、适用场景对比
场景 | DDP优势 | FOB优势 |
---|
买家缺乏物流能力 | ✅ 适合无清关经验的小型进口商 | ❌ 需买家自行处理复杂物流 |
高税率商品 | ✅ 卖家可通过规模化操作降低税费成本 | ❌ 买家可能面临高额关税 |
紧急补货 | ❌ 时效较长(需预留清关时间) | ✅ 买家可自主选择加急运输 |
大宗商品交易 | ❌ 成本过高(税费占比较大) | ✅ 买家可灵活控制运输成本 |
合规风险高的商品 | ✅ 卖家承担合规责任(如医疗器械认证) | ❌ 买家需自行确保符合目的国法规 |
典型案例:
四、风险对比
风险类型 | DDP风险 | FOB风险 | 防控建议 |
---|
清关失败 | 卖家承担滞港费及销毁风险 | 买家需紧急处理,可能产生高额费用 | 选择有AEO认证的物流商 |
税费争议 | 卖家可能因低估税费导致亏损 | 买家需自行补缴税费及罚款 | 在合同中明确税费调整机制 |
运输延误 | 卖家需承担违约赔偿 | 买家可自主更换运输方式 | 购买运输延误保险 |
目的国政策变动 | 卖家需实时响应(如加征关税) | 买家需自行应对 | 关注WTO/目的国海关公告 |
法律条款参考:
五、决策建议
选择DDP的情形:
买家为小型企业或首次进口
商品税率稳定且卖家有税务优化能力
需快速建立市场信誉(如电商卖家)
选择FOB的情形:
买家有成熟物流体系或长期合作货代
需灵活控制运输成本(如大宗商品)
商品合规风险低(如标准工业品)
折中方案:
总结:DDP与FOB的选择本质是风险与成本的权衡。DDP通过转移物流责任简化买家操作,但成本较高;FOB赋予买家控制权,但需承担更多风险。企业应根据自身资源、商品特性及市场环境综合决策,必要时可结合CIF(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)等中间条款优化方案。